十五運會賽場上的“山東范兒”
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5-11-13 21:25:10
第十五屆全運會跳水男子三米板半決賽第四輪比賽中,天津隊選手在完成高難度動作307時,身體失控橫向飛出。千鈞一發之際,位于看臺第一排的山東跳水隊教練李利杰如離弦之箭向著池邊猛沖過去,張開雙臂試圖接住運動員。
選手在距離池壁20厘米處安全落水,虛驚一場,然而李利杰飛身一躍的本能反應收獲了現場熱烈掌聲,被全網贊為“超越勝負的守護”。“別管是什么隊,只要出現危險我都會沖上去保護,這是本能,毫無疑問!”
另一邊,巴赫的手與山東武術隊隊員的手掌交握時,頒獎臺的聚光燈恰好打在運動員繡著云紋的隊服上。這枚十五運武術套路團體金牌,是山東在該項目的歷史性突破,更像是一個隱喻——競技圖景中,山東體育正以剛柔并濟的姿態,重新定義“山東范兒”。
不再是單純的"金牌收割機",這片浸潤著千年孔孟文韻的土地,正讓競技體育長出文化傳承的根與民生改善的葉。
山東體育的"剛",是刻在基因里的堅韌。柔道賽場,馬鈺林一句"我打好自己的"輕描淡寫,背后是無數次倒地再起身的淬煉。這個在男子60公斤級決賽中一路過關斬將的山東漢子,將齊魯大地的"訥于言"轉化為賽場上的"敏于行",用干凈利落的動作詮釋著"剛毅木訥近仁"的古訓。泳池中,18歲的張展碩以3分42秒82的成績刺破水面,打破世界青年紀錄的瞬間,浪花飛濺處藏著的是煙臺海邊少年與海浪博弈的成長史。從唐功紅舉重臺上的驚天一舉,到如今張展碩的碧波奪金,山東體育的硬核實力始終有著最扎實的支撐。
這份"剛"早已不再是孤膽英雄的獨角戲。武術套路團體賽中,許澳的長槍如銀蛇出洞,韓雪詩的棍術以9.800分的高分定乾坤,五名隊員的動作如榫卯銜接,將個人鋒芒熔鑄為團隊合力。這種協作精神在三大球賽場更為凸顯,山東男籃的默契傳切、女排姑娘的集體攔網,印證著"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如何轉化為競技優勢。正如山東體育代表團的獎牌分布所顯示的,從游泳、柔道到武術,多點開花的背后是"全省一盤棋"的人才培養體系在發力。
更令人驚喜的是山東體育的"柔",是傳統與現代的溫柔相擁。當蹴鞠的紋路出現在十五運文創產品上,當AI技術讓八極拳的招式得以精準拆解,齊魯體育的千年文脈正以新潮方式復活。山東展廳里,臨淄蹴鞠與國風霹靂舞同臺展演,捶丸投壺的民俗互動區前人頭攢動,這種"老拳譜里的新招式",讓體育不再是冰冷的競技數據,而是可觸摸的文化溫度。楊?,u在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中,以0.1秒的優勢逆轉奪冠,她轉身時的精準判斷,恰如山東體育對傳統與現代的平衡把握——既守得住根基,又抓得住先機。
這份"柔"更延伸至民生賽場。十五運賽場上的高光時刻,離不開遍布齊魯大地的健身步道與社區球場。數據顯示,山東體育產業總規模持續攀升,"跟著賽事游齊魯"的理念讓泰山之巔的騎行、黃海之濱的沖浪成為日常風景。棗莊隊借孫夢雅的奧運光環首次組隊參戰水上項目便斬獲金牌,煙臺隊獨攬22金創造歷史,這種地市層面的競技熱情,正是體育融入民生的最佳注腳。從奧運冠軍到社區健身達人,體育在山東早已完成從"精英敘事"到"全民參與"的蛻變。
巴赫頒獎時的微笑,不僅是對一枚金牌的肯定,更是對一種體育生態的認可。當泰山體育的裝備助力賽事保障,英派斯的健身器材走進千家萬戶,山東體育已構建起"競技引領、產業支撐、文化賦能"的完整生態鏈。練俊杰在跳水賽場成為中國男子跳水的"棟梁之材",張明煜在現代五項獨領風騷,這些"山東面孔"的背后,是產業、文化與民生共同托舉的結果。
十五運的獎牌榜仍在更新,但山東體育的故事早已超越勝負。
從孔孟之鄉的禮樂射御,到嶺南大灣區的競技狂歡,山東始終踐行著"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追求。當最后一枚金牌塵埃落定,那些賽場上的吶喊與展廳里的歡笑終將融合成為"好運山東"最生動的注腳——這里的體育,既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剛,亦有黃海廣闊納百川的柔,在剛柔相濟間,書寫著中國體育強省的新答案。(陳鳴飛)